在医疗领域的广阔视野中,医学影像的解读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在影像诊断这一复杂的进程中提供关键性的洞察与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数字与图像数据的技术性组合,更代表了现代医学智能的拓展应用,并且是患者获得健康希望的重要途径。每一幅影像作品本质上都是通向病情准确判断与治疗方案制定的一把钥匙;而高效的PACS阅片,则可以被视为临床医生所依赖的最为精确与高效的诊断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命健康维护之旅的专业性和效率。
深圳大学总医院(以下简称“深大总医院”)所搭建的影像平台,为高效、长期阅片提供坚实的底座。
深圳大学总医院放射科、超声科、内窥镜室、病理科、心电图室,含CT、MR、DX、MG、DXA、DSA、超声、胃镜、肠镜、肺功能、听功能等设备类型。其中对接放射设备包括:放射科16台、体检1台、耳鼻喉1台;对接超声设备包括:超声科19台、体检11台、特需1台;采用多套PACS系统供医技科使用,PACS系统下也持续扩展了多套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存储设备。
随着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医院PACS影像系统越来越多,拍片人次的增加和先进设备的普及,使得影像系统数据量越来越大。海量历史数据分散,接口众多,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图像调取的体验不一,影像科审片时长增加,影响出报告时间,临床医生的调阅速度逐渐变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为提升诊疗效率,减少患者在病痛中等待的时间,深大总医院携手深信服、蓝网科技,通过建设医院影像平台,实现影像数据集中存储,接口统一、互联互通,以数字化创新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与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为更好地匹配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等政策要求,保障医院未来可持续发展。
深大总医院联合深信服,通过分布式存储EDS打造“一湖三台”灵活开放的技术体系架构:“一湖”指大数据湖;“三台”指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应用平台,实现深大总医院影像平台数据的汇聚、治理、存储、开放、应用等智慧管理。当数据有了“智慧大脑”的管理,便能助力医生在纷繁复杂的影像中,迅速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迹,让医疗过程360°可视,诊疗效果更加高效、精准。
分布式存储EDS犹如一个超级大数据湖,容纳了深大总医院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为各大应用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存储空间。且EDS采用软硬解耦的开放架构,实现架构永存,保障医院影像数据永久存储。
6大医疗小文件优化,打造更优阅片体验
深大总医院原有PACS传统架构的影像文件中,小文件存储的容量大、数量多,每次调阅需要读写数GB大小的数据集,严重影响阅片性能,且小文件放大容易造成空间浪费。分布式存储EDS专门根据医疗小文件的特性,主要经过6大小文件性能调优举措,显著提升阅片效率,改善诊疗体验,实现降本增效。
深信服&蓝网联合调优,影像调阅性能提升60.9%
深信服EDS企业级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结合蓝网影像平台新架构,通过自身性能优化、传输协议优化,协助深大总院影像平台的调阅性能提升了60.9%,访问体验明显提升。
一方面蓝网影像平台新架构采用了全对象存储开发,并且在下载调取的并发线程数上进行翻倍提升;另一方面,深信服EDS配合蓝网影像平台,通过Doris 、分布式对象存储建设数据湖,通过数据采集、转换等技术手段,整合了医院原有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库与分散在多套存储介质中数据,实现了对深大总医院多异构系统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
通过客户端千兆网情况下,在与蓝网影像平台性能测试中,医院调阅CT/MR图像的测试结果如下:
-
从单线程到150线程,随线程数增高,入库至EDS的性能速度可以呈线性增长;
-
单线程下每秒可以调阅57张CT图像,94张MR图像;
-
在32线程下,CT调阅性能最佳,可以达到每秒230张CT图像;
-
影像下载最大性能(150个并发):带宽为1.3GB/s时,合计2250张/秒。
补充说明: 当前最大性能受限于测试客户端资源限制,未测试到存储最大带宽。
当影像阅片以其卓越的性能,助力医生在纷繁复杂的影像中迅速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迹,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的致敬,更是对患者深切关怀的体现。为了每一份生的希望,深大总医院用数字化力量,让医疗过程更加精准高效,让生命的旅程更加顺畅。
医院简介
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临床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深大总医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兴建,定位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是深圳大学第一所直属附属医院。
深大总医院坐落于南山西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竣工于2017年9月,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二期建设完成后,总床位数达1400张,总建筑面积将达约26.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