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3个误区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3个误区
    背景图 2019-04-04 00:00:00

    “数字化转型”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但2018年9月埃森哲首度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却给热议数字化转型的各个行业敲响一记响钟。该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各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仅有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也就是在过往三年中能够实现新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的企业。

    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场挑战之艰难无异于“二次创业”。对于上述数据所未提及的另外93%的企业可以总结回顾为何转型受挫,避开数字化转型中的典型误区并把握精髓,方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误区一 信息化建设就是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简而言之,信息化是对业务流程、数据的再存储与管控,使之成为一种信息资源,亦可称之为“业务数据化”,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便是案例之一。
    但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能称之为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进行数字化转型。根据Gartner的定义,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商业模式,并提供创造收入和价值的新机会,是转向数字业务的过程。与信息化建设相比,“数字化”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并且做到技术与企业全业务紧密结合,从底层数据整合、分析、利用,到整体业务逻辑的转变,更好地驱动企业进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体而言,信息化是从业务到数据,而数字化是从数据到业务。

    误区二 数字化转型就是IT层面的革新


    根据IDC首席分析师武连峰的分享,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在四大板块的重构,数字化转型并不只局限于基于IT技术方面的革新。

    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对所有企业CIO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重新定义了CIO的工作内容。传统意义上的CIO是纯技术导向的,遵循既定的业务逻辑,思考如何从IT层面上提升效率、降低风险,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成本。而数字化时代的CIO,更应该是新业务的推动者,思考如何通过技术的引入,完善支撑数字化转型的IT底层架构,从而改善、甚至是创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

    误区三 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临时的项目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十年”的旅程,可以被分为入门、探索、加速、优化、颠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而平时所广泛讨论的企业上云、移动办公、数据中心改造等项目,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是基石性工作,是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前提,但并非全部。同时在数字化转型中,安全能力建设应该贯穿全程,切不可只作为阶段性工作。以长远来看,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需要企业倾尽全力的事业,以技术驱动业务变革,业务创新再度促进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需要从战略、文化、组织、人才等多维度全力推动。直到现在,还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宣称自己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总而言之,正确理解“数字化转型”一词,重新审视数字化转型的在企业工作中的地位,才能让数字化转型真正为企业进步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