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热议话题。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既需要理念引领,更需要具体实践方法指导。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国教育信息化”公众号特联合深信服科技发起《洞见·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围绕“建设规划”、“数据安全”、“云计算”三期议题,邀请各领域专家分享思考和实践,不断深化协同发展,共创教育数字化转型新价值。
首期邀请到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省级信息化主管单位和高校信息化主管部门、深信服科技四位专家,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政策研究专家谈
随着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平台初步建成,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也全面提高。“十四五”时期,将重点解决教育数据治理问题,实现以高度数据汇聚为基础的高水平教育治理,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创建数字社会需求而在教育领域实施的解决方案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将智慧教育列入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之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指出,要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推动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教育新基建,有助于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与“智能基座”,是解决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难题,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向教育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呈现新特点
各界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空前提升。经过疫情防控考验,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学”;“双减”之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得到各界认可。可以预见,各界对教育数字化的重视程度将是空前的。
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十四五”时期,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高速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与评价改革等将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支撑的教育改革将步入“深水区”。
教育数据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平台初步建成,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也全面提高。“十四五”时期,将重点解决教育数据治理问题,实现以高度数据汇聚为基础的高水平教育治理,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深入,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宽广舞台
企业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规划落地、实施见效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深入,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宽广舞台,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部署中,科学识变、主动求变,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之中,重视顶层规划和科学布局,做到与国家政策相向而行、顺势而为。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和资源投入的力度。建议广大企业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为导向,加强面向多元化教育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持续推进规模化应用和迭代优化,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关键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三是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理念。教育信息化企业应以用户需求驱动自身的产品研发,不盲目追求新技术,切实为师生、管理者提供最适合、最稳定、最准确、最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应关注教育改革热点和痛点问题,注重对各类用户应用的培训指导,保障应用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省级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专家谈
“十四五”时期是广西教育提质振兴的关键时期,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广西必须紧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发展新动能,加快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奋力开创广西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紧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创新
十四五”时期是广西教育提质振兴的关键时期,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广西必须紧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发展新动能,加快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奋力开创广西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广西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教育新基建为重点,力争实现“332”发展目标:
3个“一”,即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以壮美广西•教育云提供集约、高效的云基础服务能力;以教育网构建绿色、安全的教育网络环境;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全面支撑各级各类教育应用和服务。
3个“大”,即“大数据、大资源、大应用”全面支撑教育教学改革,优质教育资源多元提供、广泛共享,教育服务供给丰富多元,教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2个“全面”,即数字校园全面普及,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围绕“332”发展目标,广西将着力推进实施教育网建设工程、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教育大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数字校园全覆盖工程、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并希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教育云网一体化建设取得突破。通过实施广西教育网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教育专网。建成壮美广西·教育云,为教育领域提供集约、规范、安全的云基础服务。到2025年,教育云网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教育能力中枢为核心的数字基座,促进平台、中枢、数据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应用系统的联接和复用。
三是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突破。实施教育大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整合汇聚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培育社会化资源服务市场,建立健全数字资源评价准入、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多元共建、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模式。
四是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转型建设取得突破。通过实施数字校园全覆盖工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
五是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取得突破。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国家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开设常态化信息科技课程,创办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信息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提高。
在保障措施方面:一是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二是强化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三是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四是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保障。五是强化市县履行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职责。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高校信息化专家谈
学校数字化转型需要时间,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升级,它是全要素、全流程的系统性变化,对学校现有观念、工作模式、教学和管理方式都将产生根本性变革,不再以信息技术的创新为核心,而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注重应用实效,在模式上创新。
“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实施大数据治理赋能
学校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实施大数据治理赋能、校园管理智慧服务创新、校园网络安全固本、校园新基建信息化设施提升专项行动,构建“云上”交大体系。推进“空间革命”,逐步做好教室、园区、食堂等基础设施条件改造,着力打造 与“双一流”建设相契合的“净、畅、宁”的美丽校园。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校园基础应用环境建设统筹,解决校区高速互联、用户便捷访问、校内各单位对应用系统、业务平台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集约化使用需求,达到高速可用、安全可靠、可信共享、泛在开放的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实施“校园新基建提升行动”,加快提升教学科研网络水平,全面提速、升级、扩容,高标准实现所有校区宽带网络全覆盖与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完善交大云建设,促进节约,提高效能;探索构建混合云服务师生需求的新途径,提高师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范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战略部署,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教育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机制,确保网络安全与教育资源内容安全,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技术到位和保障到位。
这些工作具体包括:
一、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工作。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完善校园网络功能,提升校园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高性能计算环境资源建设,提升超算中心存算能力,促进跨学科科研协同。
二、优化校园网出口互联架构,扩容数据通信带宽。实现人均可用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bps,提高终端用户的信息化体验。
三、聚焦国家战略,推动校园IPv6应用建设。
四、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交大云覆盖范围,探索混合云资源供给模式。
五、完善数据容灾环境,建立业务系统分类分级保护规范。
六、建立信息化服务应急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包括地震、疫情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的开展。
七、加快建设智能感知体系。
八、探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
高校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对传统高校进行全面、系统性的重塑过程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学校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是,学校数字化转型需要时间,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升级,它是全要素、全流程的系统性变化,对学校现有观念、工作模式、教学和管理方式都将产生根本性变革,不再以信息技术的创新为核心,而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注重应用实效,在模式上创新,这就需要全校上下的共识:
一是数字化转型要全校一盘棋,注重顶层规划。
二是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进一步统筹建设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建设规划方案,各部门、各院系遵照执行、协同联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运行;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的前期审批、进度管理和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提升项目决策效率。
三是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保障。
四是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基础设施环境和新技术的应用。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环境,包括加快学校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服务等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适当采用超前的新技术装备基础环境,提高行动力和敏捷性,完善运行运营模式,提高运维水平。
五是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各方信息化从业者需进一步洞察数据的价值,发现数据赋能的途径,应用数据赋能进行业务改革。
六是建立数字化转型生态圈,广泛地引入众多合作伙伴。
七是加强宣传,增强师生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
高校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理解为新型的信息技术+学校,它不是用于改进现有学校管理、教学模式、方法的外在工具与手段,而是推动学校革新的内生力量。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数字化转型就像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现代教育和科技的繁荣一样,本质上是对传统高校进行全面、系统性的重塑过程,它的建设将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场深刻革命,将创造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未来。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企业谈
作为专注于企业级网络安全、云计算、IT基础设施与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深信服将不断构建、完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立足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同时,也会加大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培育和运用,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具体切入点包括:
基础设施方面。打造泛在连接的学习环境,建设有线、无线、物联网、5G高速互联融合的基础网络。充分发挥5G网络泛在性特点,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边缘计算等技术,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校园,构建虚实融合的新型智能教学环境。
信息资源方面。建设智能融合的教学服务平台。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教育“一网通办”,构建校、企、师生、家长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新生态;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技术平台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参照信息资源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学校标准,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等。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加强对教学空间的顶层设计。如,推进智慧教室、在线教学、虚拟学习空间等实践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全流程的应用,加快对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学新环境建设和应用模式。
应用服务方面。遵循“应用驱动、数据融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打造校园应用服务内部生态,以跨业务跨部门的管理平台为支撑,面向师生提供涵盖教学、科研、人事、生活、后勤等多方面“微服务”应用,为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分析,支撑学校发展战略,实现校内外服务生态融合。
网络安全方面。构建智能运维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
保障体系方面。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统一规范科学且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稳定的经费投入、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持续稳定的运维服务和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等。
企业紧跟政策,积极承担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坚角色
紧跟政策,积极投入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作为专注于企业级网络安全、云计算、IT基础设施与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深信服将不断构建、完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立足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同时,也会加大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培育和运用,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深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产业能力水平。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环境、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师素养、评价方式、育人生态等方面重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信服聚焦于安全和云计算等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将会加强与院校的产教对话、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打通数字化人才最后一公里。根据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构建人才模型和能力画像,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的就业,解决因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问题。